镇江创新推广“稻渔综合种养”模式,稻田养蟹亩均收益突破万元大关

镇江新闻网 阅读:17 2025-07-25 00:25:35 评论:0

近年来,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,绿色、高效、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。在江苏省镇江市,一项名为“稻渔综合种养”的创新模式应运而生,不仅有效提高了稻田的产出,更让农民的收益实现了跨越式增长。

“稻渔综合种养”模式,顾名思义,就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。在镇江,这一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广,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亮点。据统计,目前镇江全市已有超过10万亩稻田实施稻渔综合种养,其中稻田养蟹亩均收益已突破万元大关。

在镇江丹阳市的某稻田养殖基地,记者看到了一幅繁忙的景象。稻田里,蟹苗在水中自由游弋,水稻长势喜人。基地负责人介绍,这里采用的是“稻蟹共作”的模式,即在同一片稻田中,既种植水稻,又养殖螃蟹。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势:

首先,稻蟹共作可以有效提高稻田的产出。螃蟹在稻田中活动,可以疏松土壤,促进水稻根系生长,提高水稻产量。同时,螃蟹的排泄物还可以作为肥料,减少化肥使用,降低生产成本。

其次,稻蟹共作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。螃蟹市场行情看好,亩均收益较高。在镇江,稻田养蟹亩均收益已突破万元大关,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。

再次,稻蟹共作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。螃蟹在稻田中捕食杂草和害虫,减少了农药使用,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。同时,稻田养蟹还可以改善水质,提高稻田土壤质量,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
为了推广“稻渔综合种养”模式,镇江市 ***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包括提供技术培训、资金支持、市场推广等。同时,当地农业部门还组织专家团队,深入田间地头,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。

在政策扶持和专家指导下,镇江“稻渔综合种养”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不仅农民增收,还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
未来,镇江将继续加大“稻渔综合种养”模式的推广力度,努力实现以下目标:

一是扩大种植面积,提高稻蟹共作覆盖率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,鼓励更多农民参与稻蟹共作,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。

二是提升技术水平,提高稻蟹共作效益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,推广先进技术,提高稻蟹共作产量和品质。

三是加强市场拓展,拓宽农民销售渠道。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、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,拓宽农民销售渠道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。

四是强化生态保护,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实现农业与生态的和谐共生。

总之,镇江“稻渔综合种养”模式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政策扶持和农民共同努力下,这一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,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镇江新闻网,镇江热点新闻,镇江最新新闻,镇江民生新闻,镇江今日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