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中教育创新举措:推进“名校+弱校”集团化办学,中考均分差距同比缩小40%

镇江新闻网 阅读:5 2025-05-10 02:25:27 评论:0
扬中教育创新举措:推进“名校+弱校”集团化办学,中考均分差距同比缩小40%

近年来,我国教育事业在均衡化、优质化的发展道路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。扬中市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先锋,积极探索“名校+弱校”集团化办学模式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据悉,该市通过推进这一办学模式,中考均分差距同比缩小40%,为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
扬中市“名校+弱校”集团化办学模式,旨在通过名校带动弱校,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,缩小城乡、校际之间教育差距。具体实施过程中,扬中市教育部门选取了一批基础条件较好、师资力量较强的名校,与基础薄弱的弱校结成集团,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。

首先,名校与弱校在师资力量上实现互补。名校教师定期到弱校开展教学交流和研讨,传授教学经验,提高弱校教师的教学水平。同时,弱校教师也可以到名校跟岗学习,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。这种交流互动,使得名校与弱校的师资力量得到有效整合,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其次,名校与弱校在课程设置上实现共享。名校将优质课程资源引入弱校,如特色课程、选修课程等,使弱校学生享受到与名校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。此外,名校与弱校还共同开展课题研究、教学研讨等活动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
再者,名校与弱校在管理机制上实现创新。扬中市教育部门要求名校与弱校建立联合管理机制,共同制定发展规划、教育教学计划等,确保集团化办学取得实效。同时,对名校与弱校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,将教育教学质量、学生综合素质等纳入考核范围,推动名校与弱校共同发展。

通过“名校+弱校”集团化办学,扬中市中考均分差距同比缩小40%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这一成果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:

一是名校与弱校的紧密合作。名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带动弱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。

二是师资力量的整合。名校与弱校共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,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三是课程资源的共享。名校将优质课程资源引入弱校,使弱校学生享受到与名校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。

四是管理机制的创新。名校与弱校共同制定发展规划、教育教学计划等,确保集团化办学取得实效。

总之,扬中市“名校+弱校”集团化办学模式为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,我们应借鉴扬中市的成功经验,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化、优质化发展,为实现教育公平、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镇江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