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徒乡村学校创新教育模式,6000名学生选修非遗第二课堂
近年来,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鼓励各地学校创新教育模式,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堂教学。近日,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乡村学校积极响应号召,成功引入“非遗第二课堂”,吸引了6000名学生选修传统技艺,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丹徒区乡村学校地处江南水乡,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。为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,学校决定将非遗项目引入课堂,开设“非遗第二课堂”。这一举措得到了当地 *** 的大力支持,学校与非遗传承人合作,精心设计了课程内容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技艺。
“非遗第二课堂”涵盖了剪纸、泥塑、陶艺、刺绣等多个非遗项目。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,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剪纸课上,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亲手剪出一个个精美的图案;泥塑课上,学生们用黏土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;陶艺课上,学生们体验了从泥土到成品的整个过程;刺绣课上,学生们学会了如何用针线在布料上绣出美丽的图案。
据了解,丹徒区乡村学校共有6000名学生选修了“非遗第二课堂”。学生们纷纷表示,通过学习传统技艺,他们不仅掌握了实用的技能,更重要的是,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,增强了民族自豪感。
“非遗第二课堂”的开设,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,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学校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继续加大非遗教育力度,让更多学生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,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。
此外,丹徒区乡村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非遗比赛和展览,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。在最近举办的镇江市非遗比赛中,该校学生凭借剪纸、泥塑等作品获得了优异成绩,充分展示了“非遗第二课堂”的成果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丹徒区乡村学校的“非遗第二课堂”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。家长们纷纷表示,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,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,在实践中成长。
总之,丹徒区乡村学校引入“非遗第二课堂”,6000名学生选修传统技艺,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这些学生们将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,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作出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