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阳“柳旺大米”稻鸭共作基地助力折柳村集体增收,品牌溢价提升30%

近年来,丹阳市折柳村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,以“柳旺大米”稻鸭共作基地为抓手,不仅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的大幅提升,还成功提升了品牌溢价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。
折柳村位于丹阳市东南部,是典型的江南水乡。这里气候宜人,水资源丰富,非常适合水稻种植。然而,过去由于种植技术落后,产品附加值较低,村民收入增长缓慢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折柳村积极探索稻鸭共作模式,打造“柳旺大米”品牌。
稻鸭共作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,通过在稻田里放养鸭子,鸭子在田间觅食杂草和害虫,既减少了农药使用,又提高了水稻的品质。同时,鸭粪还可以作为肥料,促进水稻生长。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,还降低了生产成本,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。
“柳旺大米”稻鸭共作基地占地300亩,采用现代科技手段,从种植、养殖到加工,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,确保产品质量。在稻鸭共作基地的带动下,折柳村集体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,增收超20万元。
“以前,我们村集体收入每年只有几万元,如今,通过稻鸭共作,村集体收入增长了近4倍。”折柳村党支部书记张强表示,稻鸭共作基地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,还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。
在稻鸭共作基地的辐射带动下,折柳村村民纷纷加入种植行列。如今,全村共有100多户村民参与稻鸭共作,种植面积达到500多亩。村民们通过学习先进技术,提高了种植水平,稻谷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明显提升。
“柳旺大米”品牌的成功,离不开严格的品质把控。基地从源头抓起,从选种、育秧、插秧到收割,每个环节都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。此外,基地还与知名企业合作,共同打造高品质大米。这些举措,使得“柳旺大米”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“以前,我们的稻谷只能卖到每斤1.5元左右,现在,‘柳旺大米’的售价已经达到了每斤3元以上,品牌溢价提升了30%。”张强说,稻鸭共作基地的成功,让村民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新希望。
未来,折柳村将继续加大投入,提升“柳旺大米”品牌影响力,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。同时,村里还计划将稻鸭共作模式推广到其他农作物种植,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。
丹阳市折柳村“柳旺大米”稻鸭共作基地的成功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,相信更多农村地区将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,助力农民增收致富。